文/张洪涛 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 副教授
核心提要
1、在白宫的每日新冠病毒简报会上,川普就阳光和杀毒剂提出一系列荒诞想法。他后来辩称,这是个“讽刺”。但分析认为他意图是希望有人来讲讲夏季高温杀死病毒的可能性。
2、如今新冠病毒已经全球大流行,可以在南、北半球之间季节性迁徙,寻找最合适的季节对人类进行攻击。
3、美国CDC主任没有否认入秋之后出现第二波的可能性,而且提示到时候情况会更复杂,因为医疗系统同时还需要对付流感。
4、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在环境中的稳定性与SARS基本一样,对温度也非常敏感。
4月23日,在白宫的每日新冠病毒简报会上,美国总统川普给科学家提出了“伟大而又荒诞”的课题:能不能把阳光搞成一个治疗方法,射入人体体内,把病毒杀死?能不能把消毒剂做成药丸,患者吃了以后,就能清除体内的病毒?显然,这一提议令科学家与厂商感到了惊吓。4月25日,纽约时报赶紧发表了一个声明,警告民众千万不要内服其消毒剂。这个警告客观上非常有必要,因为之前听川普说氯喹治疗新冠有效,真有美国人服用了清洗鱼缸的氯喹致残的事件。川普建议发表后48个小时内,4月25日,纽约市疾控中心接到30名因输液与口服消毒液中毒病例,其中9例Lysol消毒液,10例漂白剂,11例其他家用清洗剂。这是去年同期同时间段案例数据的两倍。虽然川普在第二天即强辨说他只是“讽刺”,但这一违反科学的提议在三天后显然已成为一个可怕的政治笑话。
川普谈论阳光和消毒剂,是因为在简报会上,美国国土安全部(DHS)报道了一项有关新冠病毒稳定性的实验结果。而川普让国土安全部来汇报这个结果,是因为有关“第二波”新冠疫情的话题成为热点,可能已经让一些人产生了恐慌,美国总统希望有人来讲讲夏天杀死病毒的可能性。为什么是第二波?难道这一波已经结束了吗?并没有。4月25日,美国新增确诊病例为28015人,累计确诊超93万,死亡54000多人,距离所谓的数学模型推学业的死亡总数六万,还有6千多人。与峰值相比,并没有明显的回落。但是,因为美国已经在谈论解禁、复工,有人感觉这一波已经结束。
·冠状病毒的爆发始于武汉的寒冷冬季。科学家们正在调查,像马来西亚(右)这样的国家以及夏天即将开始的地区的高温和潮湿是否会减慢传播速度?
因为疫情严重地影响了经济,美国多地民众出现了抗议活动,要求重启经济活动。目前美国并不指望在近期内出现确诊数“零增长”,因此制定的解禁标准是新增确诊数大幅下降。显然,这只是一个“退而求其次”的目标。佐治亚州是第一个正式走上解禁之路的州,州长肯普宣布将开始允许部分商业活动,于24日起重开美甲店、健身室等店铺,于下27日起开放餐厅、戏院等营业场所。但是,4月22日,该州新增确诊数为949人,虽然比最高值1587人有所下降,但是仍然处于波动区,并未出现平稳下降。
图:佐治亚州的新增确诊数,并没有出现明显下降。
目前的抗疫措施,只是拉平曲线,如果过早解禁,会导致疫情的死灰复燃,也会让迅速发展的疫情更加无法控制。但是,大家真正担心的是,即便这一波疫情能够结束,迎来一个平安的夏天,但是在进入了秋冬之后,可能还是会有第二波疫情来袭。
为什么入秋以后还会有第二波新冠病毒呢?因为如今新冠病毒已经全球大流行,不管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都有,这就像流感病毒一样,可以在南北半球之间季节性迁徙,寻找最合适的季节对人类进行攻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美国联邦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主任雷德菲尔德(Robert Redfield)表示,“第二波疫情可能更严重”。对此,美国总统特朗普认为雷德菲尔德的话媒体被错误引用了,并要求他在白宫的每日新冠病毒简报会上进行澄清。雷德菲尔德确实也借此再次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但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表示媒体的引用并没有错,只是华盛顿邮报上的标题有误导。他所要表达的意思是,第二波疫情“会更困难,而且可能更复杂,因为到时候既有流感,也有新冠病毒在流行”。尽管美国的媒体也有“标题党”,但我们了解到一个事实:CDC主任不但没有否认入秋之后出现第二波的可能性,而且到时候情况会更复杂,因为医疗系统同时还需要对付流感。至于第二波疫情是否会更严重,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美国的疫情目前还没走出水深火热,最多也就是在黑暗中看到一丝黎明的光亮。现在讨论第二波,等于是告诉美国人民:即便白天来临,后面还有黑夜。你觉得美国人民的小心脏还受得了吗?不管美国人民的小心脏是否受得了,如果不把丑话说在前头,把最糟糕的情况告知公众,万一狼真的来了,CDC主任的心脏肯定受不了。说白了,“预警”才是美国CDC最重要的工作,不是每天出来告诉吃瓜群众“一切可控”。与此相反,作为国家领导人,美国总统希望能够告诉选民“一切可控”,希望民众相信最糟糕的时期已经过去,前途一片光明。所以,每个人的言论都有立场,一切都是套路。但是,人们可能更关心的是,最坏的情况到底会不会来?来的可能性又有多大呢?
从CDC主任的言论里,大家多少了解到这样一个可能:新冠病毒会在夏天消停一会儿。以“预警”为己任的CDC主任都这么说,看来这一波疫情在夏天结束,是个大概率事件。夏天杀死病毒,这并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希望,这事情也确实发生过。17年前流行“非典”的时候,SARS病毒也是在嚣张了几个月之后,从5月份开始就逐渐衰退,6月之后就基本消失了。当年没有封城,也没有很极端的防疫措施,可以说是依靠夏天,人类打败了SARS。而且夏天过后,非典也没有再回来。
图:2003年全球 “非典”疑似病例数。图片来自WHO
夏天为什么能杀死病毒呢?之前对SARS病毒的研究发现,夏天的高温不利于病毒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因此,病毒被感染者排放到环境中后,因为寿命变短了,感染下一个目标的机会也就大大减少了。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在环境中的稳定性与SARS基本一样[1],对温度也非常敏感[2]。在病毒最适合生存的培养基里,在4摄氏度的温度下,新冠病毒非常稳定,即便是在14天之后,病毒活力只损失10%左右;在22摄氏度,新冠病毒的活力在7天后减少一半,在14天后完全消失;如果把温度提高到37摄氏度,新冠病毒在两天后就消失了;如果把温度进一步提高到56摄氏度,只需要30分钟,病毒就会被完全杀死。美国和中国的纬度差不多,4度代表冬天的室外温度,22度是春夏之交能达到的最高温度,而37度,只有酷热的夏天能达到。自然环境不比培养基,病毒更不容易生存,比如同是22摄氏度,新冠病毒在培养基里能存活7天,但是在玻璃表面,就只能活一天到两天,在纸张表面,只能存活一个小时左右。以上还只是温度对病毒的影响。在美国国土安全部(DHS)的实验里,在~22摄氏度的温度下,气溶胶中的新冠病毒每小时衰减一半,但如果加上日光照射,1.5分钟就可以衰减一半,因此日光可以“迅速杀死气溶胶中的病毒”。所以,夏天确实是新冠病毒的至暗时刻,飘荡在空气中或者附着在衣服表面的病毒,在冬天有足够的时间传染给下一个倒霉蛋,但是在夏天,因为高温和阳光中的紫外线,病毒很快就死翘翘了。但是这里所讨论的,都是体外自然环境中病毒的生存情况。人体也是37度,这个温度不会影响人体里病毒的生存,夏天的阳光也不能杀死人体内的病毒。很显然,夏天只是大大限制了病毒的传播,并不是就能把病毒全杀光。在北半球是冬季的时候,南半球是夏季,旅行者把病毒从冬季带入夏季,如果在室内与人密切接触,还是可以把病毒传染给他人。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在温度比较高的地区,也还是有疫情。也正因为疫情已经在世界各地出现,不同地方的温度、湿度都不相同,所以已经有不少研究,比较这些自然因素对病毒传播率的影响。有一个研究,分析的是新冠病毒从3月14日到3月27日之间的传播。该研究没有简单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发病数,而是使用当地的总人口进行了矫正,比较的是发病率。研究发现,随着平均气温的增加,发病率出现下降的趋势,而且当气温超过22.5度之后,出现断崖式下降,发病率几乎趋近于零[3]。当然了,这个结论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因为其中使用的一些数据可能是有问题的,比如印度的平均温度为30度,因为印度的发病率低,人口又很多,直接就拉低了气温30度地区的发病率。但是,印度的发病率低,不完全是因为发病率真的很低,可能有检测不充分的原因。
另外有一个西班牙的研究,发现新冠疫情爆发的地方,都有这样一些特点:地处温带和寒带,夜间最低温度不到10度,阳光照射比较少,降水量也比较少 [4]。最后两个条件貌似有冲突,但是如果想象一下夏天或者热带的气候,就是雨量充足,阳光充沛,气温也很高,能满足所有的条件。当然,这个分析里也同样还是会病毒检查不充分的问题。能不能找两个没有这个问题的地方,直接比较一下?网上流传一个香港和纽约的疫情比较图,中心思想是香港作业做得不错,纽约的功课不及格。但是,香港的纬度比较低,从1月份开始,夜间气温平均都在14度以上,而纽约需要到5月以后才能达到这个水平。纽约市和香港人口差不多,但是确诊人数差100倍以上,这其中会不会有气温的因素呢?我们再看美国洛杉矶。洛杉矶3月的最低气温,已经在10度以上。3月8日,面对着已经出现的疫情,洛杉矶还是硬着头皮举行了近3万人参加的马拉松。几万人扎堆比赛,而且跑步也容易制造气溶胶,很多人对洛杉矶的马拉松无比担心,毕竟在1918年,费城就是在大游行之后的第二天,拉开了当地大流感爆发的序幕,马上出现了医院被流感患者挤爆的现象。可是,虽然举办了马拉松,洛杉矶并没有因此出现大面积的疫情爆发。截止4月24日,这个有着纽约市一半人口的城市,确诊数只有纽约的九分之一。这其中可能有病毒株的差异,但是气温会不会也是一个因素呢?
新冠病毒会在夏天消失
然后像流感一样在秋冬季回来吗?
以上的例子,虽然不能用来断言夏天肯定就可以把病毒杀得落花流水,但是至少给我们提供很大的信心,希望北半球的这一波疫情,可以在夏天结束。但是,抗病毒除了天时、地利,还需要人和。如今新冠肺炎的规模是当年非典的规模的几百倍,虽然夏天能抑制病毒传播,但是很难期望能把病毒斩尽杀绝,尤其在病毒已经传播到南半球的情况下。等秋冬降临北半球时,新冠携手流感再次发起攻击,这种可能性是无法排除的。套用流感病毒的传播模式,新冠病毒就会成为一个季节性的传染病,甚至不只有第二波,可以每年有一次折腾。但是,要套用流感的模式,新冠就需要像流感病毒一样能折腾,但这并不确定。流感病毒在人类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已有多种亚型存在,而且病毒本身也特别容易发生突变,不管是量变(抗原漂移),还是质变(抗原转变),都会导致之前已经产生的免疫力失效。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人体如果感染突变后的流感病毒,还是会再次发病。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每年的冬季,都是流感季,而且因为每年流行的病毒亚型不同,也需要接种注射新的流感疫苗。新冠病毒虽然也会发生突变,但是突变的速度并没有流感病毒那么快,虽然目前新冠病毒的基因已经出现了不少亚型,但是并不意味着是不同的抗原亚型。因此,即便新冠病毒第二波再次来临,还是可以认为之前已经感染过的人,仍然具有免疫力。所以,如果在第一波感染之后已经形成了群体免疫,那第二波疫情就不会太严重。到底目前的感染率如何呢?从确诊数来推算,美国纽约州感染率比较高,有1.4%,其他州都不到1%,加州只有千分之一。但是有证据表明,如今的确诊数,可能远远低于实际的感染数。4月23日,纽约州州长Andrew Cuomo宣布,在该州进行的一项3000人的新冠病毒抗体筛查中,近14%的人检测结果呈阳性,如果细看纽约市的数据,阳性比例甚至高达21%。这意味着纽约州感染数可能是目前的10倍。
在西岸的加州,抗体检测也开始了。洛杉矶的结果初步表明,当地4.1%的人口可能已经感染过病毒,是目前确诊数的28至55倍。在北加州克拉拉郡(SantaClara County) , 抽样抗体检测的阳性率为1.5%,同样估计出当地的感染数是目前确诊人数的50~85倍[5]。由于抗体检测试剂盒特异性方面的原因,目前所估测的实际感染数并不一定准确,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尽管美国如今确诊数已经稳稳全球第一,但是实际的感染数,仍然会远远超出目前的想象。
·特朗普与福奇医生间对于科学问题的争议,已经成为影响美国抗疫中的最大问题美国虽然新增病例已经见顶,但是这个顶不像是一个陡峭的山峰,而是一个大平顶,如今每天的新增确诊数还在3万人左右。随着各州开始解禁,感染数还要继续增加,也许在不知不觉之中,会在夏天前达到群体免疫?要获得群体免疫,还有一个比较安全的办法:注射疫苗。但是,在秋天来临之前,新冠疫苗的研究不太可能会获得成功。所以,我们在希望夏天把病毒彻彻底底带走的同时,也同样希望在病毒消退之前,有足够多的人群已经因感染而产生了免疫力。这里有必要对群体免疫做出一个解释。很多人对这个词存在误解,以为达到群体免疫,大家就都没事了。实际上,群体免疫只是在“群体”这一层次上有免疫力,意味着大规模的传染不会发生,不至于再停工、停学。对于个人来说,如果没有免疫力,接触了病毒之后还是会被感染。因此,即便群体免疫已经发生,只要新冠病毒并未消失,那高风险人群最好还是居家,一般人外出也最好是戴口罩,保持社交疏远。虽然我们有足够多的理由,相信夏天可以给新冠病毒致命一击,我们也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很多国家都正在走向群体免疫,但我们并不能因此盲目乐观,完全指望多变的天气来抵挡病毒,完全靠难以预测的群体免疫,来减轻病毒对经济的攻击。疫情还在进行中,对未来一个月疫情的观察,可以更好地判断出疫情在夏天的走向,也可以对可能出现的第二波疫情,做出更合理的抗疫方案。对最坏的情况有所准备,对最好的情况有所期望,这可能是支持我们走完夜路的最好心态。1.van Doremalen, N., et al., Aerosol and Surface Stability of SARS-CoV-2as Compared with SARS-CoV-1.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0. 382(16): p. 1564-1567.2.Chin, A., et al., Stability of SARS-CoV-2 in different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medRxiv, 2020: p. 2020.03.15.20036673.3.Triplett, M., Evidence that higher temperatures are associatedwith lower incidence of COVID-19 in pandemic state, cumulative cases reportedup to March 27, 2020. medRxiv, 2020: p. 2020.04.02.20051524.4.Araujo, M.B. and B.Naimi, Spread of SARS-CoV-2 Coronaviruslikely to be constrained by climate. medRxiv, 2020: p. 2020.03.12.20034728.5.Bendavid, E., etal., COVID-19 Antibody Seroprevalence inSanta Clara County, California. medRxiv, 2020: p. 2020.04.14.20062463.